發(fā)布時間:2017-12-11 信息發(fā)布:無 瀏覽量:1973次
各小學:
在全市各校的積極配合下,2014年金壇市小學生作文競賽已順利結(jié)束。各校嚴格按照比賽辦法中的要求在校內(nèi)進行了培訓和選拔,最終按學段學生總數(shù)的1%上報參賽選手,于2014年10月17日下午共有168名學生(中段84名,高段84名)參加了本次比賽。
本次比賽兩個學段均采用半命題作文形式,在80分鐘內(nèi)現(xiàn)場獨立完成。中年級要求學生用一兩件具體的事寫一寫自己眼中“會變的 ”;高年級則要求學生圍繞曾經(jīng)讀過、思考過的對象,寫一寫對“我讀懂了 ”的真實感悟和收獲。
為確保比賽的公平、公正,所有參賽試卷全部密封,共有六位老師參與閱卷、打分、評定工作,最后按總得分確定等第。經(jīng)過評委組認真、公正的評審,共評出壹等獎36名(中高段各18名),貳等獎共40名(中高段各20名),叁等獎共24名(中高段各12名),現(xiàn)將獲獎名單公示如下(見附件)。其中,每個學段的前15名選手將代表我市參加常州市比賽。請相關學校近期組織老師對參賽學生進行針對性培訓,切實幫助學生從審題、選材、表達、書寫等方面獲得提升。希參賽代表認真準備,再接再厲,在常州市作文大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另外,在閱卷過程老師們感觸頗多,收獲頗豐?,F(xiàn)挑選湯莊小學楊霞銀副校長的閱卷心得,附于文后供大家學習。
本次高年段場作文比賽的題目是:我讀懂了_________ 可以是閱讀經(jīng)典談收獲,可以是閱讀生活抒感受。但都要求學生以具體的一個親身經(jīng)歷的事例來圍繞主題寫出真情實感。從參賽作品來看,半命題的形式得到了大多數(shù)學生的青睞,學生鏈接了自己的閱讀世界、內(nèi)心感懷、生活點滴,友愛親情、成功失敗、人生思考……內(nèi)容似乎更為廣闊。這批“00后”們多從生活中的小事入手,敢于說真話、吐真言,這使得文章有了打動人心的力量,這力量是由言語追溯到情感源頭。從一次失手的考試讀懂父母的嚴愛,從觀察商販的不同態(tài)度讀懂生存的法則,由親人的病難讀懂人生的無常,由經(jīng)典書文中的人物身上讀懂生命中的愛與堅持……文字的流暢、表達的精準,真切的內(nèi)心獨白讓我在欣賞之余也不免唏噓,文字的沉重感仿佛透過紙張傳遞心頭。相同的主題的偏多,又同樣側(cè)重于記敘、抒情的表達角度,不免較多的雷同篇章。
因此本次現(xiàn)場作文比賽也反映了一些目前學生習作的普遍問題:
1.套作明顯,遠離生活與實際:很大一部分學生明顯套用優(yōu)秀作文,生搬硬套,內(nèi)容較虛,與生活實際出入過大,缺乏孩子世界的真實與樂趣。
2.選材陳舊,為賦新詞強說愁:學生都有表達主題的意識,但就表達“愛”這一主題上,選材多以“生病”“送傘”“考試失利”“吃魚頭”等常見、陳舊的事例為內(nèi)容,選材不新穎,平凡小事硬是套上大愛主題,甚至有故意煽情之嫌。
3.刻意炫技,長篇大論泛泛談:有的學生習作表達上明顯地重技巧,能詳寫之處絕不略寫,洋洋灑灑千余字卻道不明事情因果,玄幻體、對話體、意識流,層出不窮。
關于本次作文比賽引發(fā)的思考:
那么,究竟什么樣的文章堪稱佳作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再看課標對習作的要求——“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說白了,習作是交流的工具,顯而易見文章寫給他人看到。比照當前教學現(xiàn)狀,顯然平時的作文訓練多是滿足學業(yè)要求,為了寫而寫成分居多,讀者局限于老師、同學。這就使得“教師讀者”的評價導向顯得尤為重要。
管建剛老師帶給我們這樣的思考:一個習慣在作文里說正確的假話的學生,今后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一個習慣在作文里說正確的假話的民族,今后會成為一個怎樣的民族?習作的革新當由“解放語言”開始——用自己的話來表達;由“解放心靈”突破——敢于直面內(nèi)心世界,哪怕消極、哪怕矛盾、哪怕具有攻擊力,哪怕說了不正確、不規(guī)范的語言,也要勇敢、真切地自我解放,較之高考作文中“坎坷身世、悲慘遭遇、勵志人生”之類胡編亂造的千文一面要有意義得多。因為真話的背后浸潤著童心,彰顯著民主,詮釋了活力,有了真話作為作文教學的起點,再去談立意、構(gòu)思、語言等等技巧。方向?qū)α?,便更容易接近目標。寧愿要真實的缺憾,也不要虛假的完美。這句話實踐在小學生習作教學中不啻于一場持久而艱巨的革命。在閱完這全部的參賽習作后,由衷的感受便是真實帶來的生命價值的釋放。
(湯莊小學 楊霞銀)
附件:獲獎名單
金壇市教育研訓中心
二〇一四年十月二十九日
昨天訪問: 296450 ?| ?今天訪問: 23685 ?| ?本月訪問: 3658081 ?| ?上月訪問: 10859587 ?| ?訪問總數(shù): 271114304
?Copyright? 2019-2024 金壇教育服務 蘇ICP備0602307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