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金壇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郵件中心  |  協同辦公  |  返回教育服務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教師發(fā)展中心>>學科動態(tài)>>綜合研訓>>綜合實踐>> 文章
飯團制作趣體驗 清明追思學策劃

發(fā)布時間:2023-04-04    信息發(fā)布:黃海燕    瀏覽量:1450次


陽春三月,春意盎然。3月31日,初中綜合實踐課題組活動在華羅庚實驗學校順利展開。本次活動由五個環(huán)節(jié)組成:由華實初朱云霞老師執(zhí)教《一粒大米的前世今生》、二中楊月老師執(zhí)教《清明追思——節(jié)日社會服務活動策劃》,由三中王蓓蓓老師帶領組員走進《養(yǎng)花那些事兒》理論講座,接著組員暢談收獲、提出完善建議,最后由研訓員黃海燕老師布置工作,提出要求。

朱云霞老師的《一粒大米的前世今生》,從視頻引導學生了解一粒大米的成長是何其不易,緊接著展示學生在食堂就餐時剩飯剩菜圖片,對比強烈,學生對自己浪費糧食的行為深感慚愧,產生珍惜糧食的強烈情感。之后從食堂今天剩下的飯該如何最大化利用開始,正式導入制作飯團的課堂。課堂逐級提升任務難度,從制作飯團、提升顏值、創(chuàng)意水平、再到氛圍制造,使課堂掀起一陣陣高潮。本節(jié)課充分體現了綜合實踐活動的宗旨:合作、體驗、探究、實踐。課堂通過制作活動,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在對飯團垂涎三尺中,學生成就感滿滿,體驗了成功,收獲了快樂。

1.jpg

楊月老師的《清明追思——節(jié)日社會服務活動策劃》開門見山,一開始就展示給學生本節(jié)課的目標任務,了解清明節(jié)的來歷、清明節(jié)的習俗與飲食,緬懷先烈、領悟革命精神,策劃志愿者服務方案,讓學生對整節(jié)課有清晰的脈絡結構。從清明節(jié)的習俗、飲食到緬懷4位革命先烈,帶領學生系統(tǒng)了解清明節(jié)的來歷及演變過程,讓追思有了具體可寄托的對象。最后通過小組討論活動策劃,使課堂開始有了綜合實踐與眾不同的味道。學生通過合作完成活動主題的確定、成員分工、明確主要步驟、方法、計劃實施的時間與地點安排等。

2.jpg

王蓓蓓老師根據七年級勞動教科書中《園藝》學習內容,結合盆栽豆瓣綠、盆栽薈、盆栽月季、水培吊蘭、制作石榴盆景,根據生活經驗分享養(yǎng)花心得。栽培花卉除了要提供氮、磷、鉀等主要肥料,還要通過調節(jié)溫度、注意暖氣影響、了解光照要求、合理澆水等方法促進花卉健康成長。養(yǎng)花第一步要選好既保水又透氣的機制,第二步要定性判斷與底部澆灌相結合,第三步要營養(yǎng)均衡,用對肥料,第四步要了解植物喜好,擺對地方。最后,王老師還分享了養(yǎng)花的一些注意事項,養(yǎng)花除了要有一定的耐心外,還要了解花卉的生長習性,該澆水要及時澆水,溫度低要注意保溫;剛買回來的花在新環(huán)境中有一個適應過程,不能強光暴曬,不能施肥,也要少澆水;盆土不能長期缺水,但也不能澆水過多,導致爛根,還要注意土壤疏松透氣,環(huán)境通風良好。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始終在行走中的課程,因為沒有直接使用的教材,缺乏豐富的經驗,學生問題的多樣性,這對我們綜合實踐老師是一個艱巨的考驗,我們將且行且思,在摸索中不斷前行!


昨天訪問: 316042 ?| ?今天訪問: 161195 ?| ?本月訪問: 4420851 ?| ?上月訪問: 10859587 ?| ?訪問總數: 271877074

?

Copyright? 2019-2024 金壇教育服務 蘇ICP備0602307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