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7-12-12 信息發(fā)布:無 瀏覽量:2531次
如何讓興趣常駐政治課堂
第四高級中學 史國良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是學好功課的重要前提。愛因斯坦曾把興趣比作是學習的最好老師。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也認為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本身的內在興趣??梢姡n堂教學讓學生覺得有趣至關重要。
那么,究竟如何讓興趣常駐政治課堂呢?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借鑒和參考。
第一,使學生對老師有可親可敬感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始終處于教學活動的主導地位。只有教師可親可敬,才能吸引學生,積極有效地影響學生,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否則,如果教師態(tài)度冷漠、知識淺薄,即不可親,又不可敬,那么,學生必然心灰意冷,對學習還有什么興趣可言。因此,教師上課必須做到可親可敬。
第二,使學生對知識有需求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來源于需要。課堂教學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地學習,就必須想方設法使學生對知識產生需求感。
首先,要讓學生懂得所學知識的重要性。學習某種知識之前,教師要先向學生講明該知識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學生只有充分認識了它的重要性,才能產生學習的欲望。這就如同收藏家一樣,只有他認識了某種東西的收藏價值,才會不惜代價,千方百計地收藏它。
其次,要利用教材本身知識的吸引力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例如社會生活中一些熱點現(xiàn)象,它們本身對學生就有很強的吸引力,教師上課如能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巧設懸念,因勢利導,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第三,使學生有學習的成功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有賴于成功。學習上,當學生克服了種種困難,突破了一道道難關,獲取了某種知識,心理就有一種成功的喜悅,越學越有勁。否則,如果學習老在失敗中度過,他就會對學習喪失興趣。因此,課堂教學要努力使學生嘗到學習成功的甜頭。
首先,要讓學生學好,教師必須教好。教師的教,是學生學習的外部條件。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循循善誘,幫助學生從“山重水復”的無路之地走向“柳暗花明”的成功境界。這樣,學生就會消除畏懼心理,產生成功感。
其次,教師要善于提問,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一個班上,學生的智力、興趣、學習方法等各不一樣,知識水平也參差不齊。課堂提問教師必須熟悉學生情況,因人而問,把問題按難度分成等級分別提問層次不同的學生。這樣,學生回答問題的成功率就比較高,就容易產生學習的成功感。
再次,教師要堅持表揚為主的原則。在課堂教學中,對回答問題好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對回答問題不全面的學生,教師除了進行補充外,還要給學生適當?shù)目隙ü膭?。對回答問題錯誤的學生,只要他認真學習,確實動了腦筋,教師也要給以精神上的肯定。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成功感。
第四,使學生學習上有輕松感
課堂教學,如果教師不顧學生的接受能力,不講求教學的方法藝術,貪多求快,恨不能把所有的知識都塞給學生,那么,學生就會感到負擔重,壓力大,從而懼怕學習。因此,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就必須使學生在學習上有輕松感。
首先,要合理安排教學的密度、難度和進度。要嚴格按照教學大綱要求進行教學,不能隨意加大教學分量,更不能為了趕進度,給學生開快車。
其次,教學要講求節(jié)奏,有張有弛。內容安排要有難有易,難易交替;教學進度要快慢結合,緩急有致。重點難點知識講慢講細,簡單容易的知識講快講略。
再次,要注意變換教學方式,不斷刺激學生的興奮點。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好說、好動、好參與的特點,做到講解與討論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動腦與動口結合等,不斷變換教學方式,使學生從一種興奮狀態(tài)進入另一種興奮狀態(tài),對教學充滿新鮮感,切忌一種教學方法、一個教學模式用到底,使學生的感覺變得麻木遲鈍,從而喪失對政治課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