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7-12-12 信息發(fā)布:無 瀏覽量:5213次
一、為你打開一扇門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 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 在精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習、體會課文優(yōu)美豐富的語言。
【學習重點、難點】:體會優(yōu)美豐富的語言。
【布置預習】:
1、 朗讀課文2遍;
2、 抄寫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不少于10句;
3、 抄寫預習提示上的字詞3遍。
【教學過程】:
一、導入。由“門”的意思導入。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文學常識,指名回答。
2、指名5個學生上黑板聽寫詞語,其余的在下面聽寫。
憧憬 裨益 詮釋 斑斕 真諦
3、師生集體訂正,組內互評。
三、新授
1、 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學習優(yōu)美的語言。
2、 (1)布置自學任務:
3、 自由朗讀課文,了解:
①作者為誰打開一扇門;②作者要打開的是怎樣的一扇門;③作者認為怎樣才能打開這扇門;④聯(lián)系全文看,題目的意思是什么;⑤作者的寫作思路是怎樣的,進而思考文章的結構。
(2)學法指導: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隨文圈點;然后小組討論。
學生自學,教者巡視。
(3)討論、啟發(fā)。
①題目中的“為”,引出行為的對象——“你”(青少年),從中寄寓了作者的一片誠意和良好愿望。
②作者要打開的是一扇文學之門。
③從文中第2節(jié)可知打開文學之門的條件。
④題目是講:把你領進文學領域的入口處。
⑤文章的寫作順序,即作者先寫什么,后寫什么。本文是:親近文學、領悟文學的思路,可分兩部分。
以上問題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經過啟發(fā),學生作答。
2、學習第一部分(1——4節(jié))
(1) 學習第1——2節(jié):
自由朗讀本部分,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① 本段的話題是什么?(門)
② 第1節(jié)中的1、2句的兩個“世界”分別是何意思?(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一切事物的總合:領域)
③ 文中的“你”指什么人?(青少年讀者)
④ 第4句與第5、6句分別寫了哪兩種情形?二者形成了什么?(“打開這些門”與“不想開門探尋”;對比,說明打開門的必要性)
⑤ 第2接中,作者認為怎樣才能打開這些門?
學生思考,分組討論,后指名回答。
(2) 學習第3—4接:
學生自由朗讀,思考、討論:
① 第3節(jié)在文中的作用;(點題)
② 文學的特點是什么?文學的內容、閱讀的意義是什么?從第4節(jié)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序號)
③ 中心句;(第12句)
④ 怎樣理解“高智商的野蠻人”?
⑤ 方法指導:通過朗讀,給句子標上序號,找出有關句子,再小組討論、交流。
(3) 點撥:作者寫作本部分的目的在于讓青少年讀者明白閱讀文學作品的意義所在。
(4) 學生齊讀第4節(jié)。
四、當堂訓練:
完成《自主學習》第2頁1—4題。
五、布置作業(yè):(語言積累)
熟讀第4節(jié),力爭背誦,并在組內過關。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 感受作者筆下的文字的魅力,從而熱愛文學;
2. 體會文中優(yōu)美豐富的語言。
【學習重點、難點】:通過閱讀,感悟文學的魅力。
【布置預習】:
熟讀6---11節(jié),并抄寫其中你最欣賞的一段,準備參加朗讀比賽。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指名三個同學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每人一節(jié))。
二、導入本課的學習,揭示學習目標。
三、新授:
1、 自學第5節(jié),思考、討論:本段的寫作內容、作用。
2、 指名回答。
3、 學習第6---11節(jié):
(1)學生齊讀。
(2)布置自學任務:
① 從內容上看,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方式寫的?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寫的?有什么作用?
(對話方式,從文中第5節(jié)“我和文學的對話”可見;用了擬人手法;給人以親切感,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便于讀者接受)
② 本部分的“你”指什么?(文學)
③ 這幾段從哪幾個角度分別寫了哪幾個內容,照應上文的哪一句話?
(增長知識、提高修養(yǎng)、豐富感情三個角度;寫了文學的廣闊性、反映社會生活的豐富性、文學內容的時間性、文學作品對讀者的影響、文學作品的真誠和忠實、文學作品愛憎分明幾個方面寫的;照應第4節(jié)的中心句)
④作者寫這幾段的用意何在?
(引起青少年讀者對文學的興趣,鼓勵他們去打開文學這扇大門)
(2) 學法指導:通過反復的朗讀,體會、感悟,先思考再討論。
4、 學生自由朗讀,細細品味6—11節(jié),欣賞文中優(yōu)美豐富的語言。
四、當堂訓練:
《自主學習》第2頁的“語段研讀部分”。先獨立完成,后組內互評。
五、布置作業(yè):
1、 寫下你學了本文后對文學的感受;
2、 預習《冰心詩三首》。
附:板書設計
為你打開一扇門
趙麗宏
議論大門 門 引出話題
以理激人
初識大門 文學之門 文學的內容、閱讀的意義
打開大門 打開文學之門 對話式描魅力 ————以情感人
繁 星
【教學目的】
1、 學生理解作者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訓練學生學會表達自己觀察后的感受。學會景物描
3、 自學本文的生字新詞,會用“柔和”、“靜寂”造句。有表情朗讀課文,背誦第三段。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作者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自學生字,理解生詞的意思;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第一教時
1、 出示課題:
《繁星》的“繁”是什么意思?形容很多星星的詞你知道的還有哪些?
2、 你知道這篇文章是寫什么的記敘文?你曾讀過哪些寫景物的文章?
3、 先看看課后練習一,帶著這個問題聽老師范讀課文,邊聽邊用……劃出有關寫在什么時間、在哪些地方看星天的詞語。
4、(放幻燈①)讓學生看著畫面描述。板書:月夜
5、(放幻燈②)讓學生看著畫面描述。板書:星天
6、讀文章的第一句,看看這句話中用了哪些詞把這兩幅畫面連接起來了,哪個詞用得最妙?
7、朗讀總起句
8、接著文章寫“我”在什么時間、在哪些地方看星天?
板書: (從前) 家鄉(xiāng)庭院
(三年前) 南京菜園
(如今) 海上艙面
9.學習第一段:
(1) 從前,作者在家鄉(xiāng)庭院,在七、八月的夜晚納涼的時候看星天,星天是什么樣兒的?(用……點出有關的詞語)他有什么感受?
(2)(放幻燈②)“密密麻麻”是什么樣子?
(3)望著這樣的星天,作者就會忘記一切,仿佛回到了母親的懷里似的,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5) 小結:覺得星天有母親般的溫柔、親切。
板書:親切
10.學習第二段:
(1) 三年前(1924年)作者在南京菜園里看星天,星天又是什么樣兒的?(點出有關的詞語)又有怎樣的感受?
板書:星群密布光明無處不在好像
(2)(放幻燈③)“星群密布”是什么意思與“密密麻麻”比較,有什么不同?
(3)“無處不在”是什么意思?(讀句子:……然而……)在句中除了表示星光燦爛、到處有星光外,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小結:雖然身處黑暗的舊社會,但作者對未來充滿希望、充滿信心,他向往光明,追求光明,望著星天就感到光明處處都存在。這時,他愛星天的感情比從前更深了。
(5) 有感情朗讀“……雖然……然而……”句中不用“然而”,換個詞還可以怎么說?
(6) 這段中還有哪一句表達了作者愛星天的感情比從前更深了?
(7)“好像同朋友在促膝談心一樣”,你想一下,他們可能在談些什么?
(8)小結:這時,作者覺得星天更加親切
板書:更親切
11.如今(1927年)在海上看星天感受又如何呢?你能自學領會嗎?先回憶一下老師是怎樣教你們學習第一、二段的?你打算怎樣自學第三段?
第二教時
(一) 要點:自學第三段,匯報、總結全文。
(二)過程:
(1)(幻燈④)——聽朗讀。經過充分的自學、討論,說說如今在海上看星天,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樣兒的?感受又如何?
(2) 提出在自學中不理解的問題。
(3) 對同學提出的問題你是怎樣理解的?這一段寫得好嗎?哪些地方寫得好,談談自己的體會(結合課后練習2、3、4題加以解決)。
(4) 這時作者巴金陶醉了。(板書:陶醉)請同學們把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句子背下來。
(5) 看著板書,同桌互說。無論是“從前”、“三年前”,還是“如今”,作者看星空都表達了自己的一種什么感情?而這種感受又是如何加深的?
(6) 小結:作者流露出對星天的愛的思想感情,這種感情一層比一層深:愛著(親切)→交朋友(更親切)→老朋友(陶醉了)。在作者筆下的星天,帶有母親般的溫柔和親切,作者愛月夜,愛星天,歸根結底是愛大自然。
(7) 你能劃出本文的中心句嗎?
(8) 小組討論:這節(jié)課自己學到什么?
(9) 匯報、小結。
冰心詩四首
《母親》《紙 船》
【教學目標及重點】
一、 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情感及深刻的哲理。
二、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講授《母親》
一、介紹寫作背景。
二、學生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三、學生理解詩歌的所包含的情感。
歌頌“母愛”的博大無邊、偉大無私。
四、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五、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講授《紙船》
一、 導入新課
人們常說:“山水寄意,草木傳情?!笔堑?,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文人志士或者借一朵鮮艷的小花,一朵枯萎的小草,或借一滴晶瑩的露珠,一股清冽的甘泉來抒發(fā)他們內心的情感。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借物抒情的詩歌——《紙船——寄母親》(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 教學新課
(一) 整體感知
教師有感情地范讀詩歌,鋼琴曲伴奏以促進朗讀效果,烘托氣氛。
學生思考:作者冰心在本詩中抒發(fā)了什么情感?
(二) 重點學習與訓練
1. 請根據詩中給出的提示,想象詩人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這首詩?
2.第一節(jié)詩的前兩句表達了什么意思?并請找出表達句意的關鍵詞語。
明確:前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母親的深深思念由來已久。
關鍵詞語有:從不肯 總是 一只一只(引導學生朗讀體會,并對學生的朗讀加以指導)
3.第二節(jié)中,詩人精心疊出的紙船拋入大海后,發(fā)生了什么樣的結果?這種結果是令人心碎的,作者自己明明知道沒有結果卻還是“不灰心地每天地疊著”,又在表達自己的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并請找出表達句意的關鍵詞語。
明確:愿望能否實現(xiàn),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詩人能否寄托思念,能否排解孤獨、憂傷。只有她自己不停地疊寄托自己對母親深深思念之情的小紙船,才能最充分地表達出詩人那種刻骨銘心的思念之情。
4、第三節(jié)作者運用了什么樣的寫法?這種寫法在詩中有什么樣的作用?并請找出表達句意的關鍵詞語。
明確:在第三節(jié)中,作者運用了想象的寫法。這種寫法充分地寫出了詩人對母親強烈的思念之情。
關鍵詞語有:夢中看見 不要驚訝 含著淚疊的 載著她的愛和悲哀
5、詩中的紙船有什么象征意?(指名幾名學生朗讀,重在體味詩歌的情感)
明確:紙船象征了作者愛母親、愛祖國的那一片誠摯之心。
6、引導學生學習借物抒情的寫作方法。
明確本詩的寫作方法是“借物抒情”。
7.選幾名學生配樂朗誦這首詩。
(四)梳理、總結、擴展
《紙船——寄母親》這首詩運用借物抒情的寫法,借含淚疊的紙船紙船抒發(fā)了作者對母親、對祖國的那一片深深的誠摯的思念之情。詩歌朗讀起來,感情深沉濃郁,令人回味悠長。
[布置作業(yè)]
把你對同學、伙伴以及長輩的思念之情用借物抒情的寫法寫出來。字數500字左右。
《成功的花》《嫩綠的芽兒》
教學目標:
1.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
2.補充課外材料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內涵;
3.激發(fā)學生規(guī)劃自己的未來,設計自己的人生;
教學重難點:
1.補充課外材料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內涵;
2.激發(fā)學生規(guī)劃自己的未來,設計自己的人生;
教學準備:
補充課外閱讀材料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教學《成功的花》
一.導入
二.分析課文
1.你羨慕別人的成功嗎?成功的背后往往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艱辛,讓我們來看看冰心是怎樣用短短的幾句詩來概括成功的過程的。
2.全班有感情地齊聲朗讀,注意吐字清晰、有節(jié)奏。
3.教師指導學生,教學生朗讀技巧,重音、語氣、語調。
3. 句子比較:
A: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xiàn)時的明艷!
B:成功的花,人們驚羨她的明艷。
A句和B句哪一句表達效果好,為什么?
[參考答案]
A句的表達效果好,因為A句表現(xiàn)出了人們只驚羨于別人成功所得到的榮譽,卻看不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艱苦勞動,表達出了作者的感慨。
4. 集體朗讀后三句,思考:作者想通過這三句話告訴我們什么,請用簡短的話概括出來,你感悟到了什么?
[參考答案]
成功來自艱苦的奮斗;不經過奮斗和犧牲,哪來成功的“明艷”等。
二.課文內容討論
花的成功歷程給了你什么樣的啟示?談一談自己的感想。
[參考小結]:我們要學習花的奮斗和犧牲,從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長的經驗,這才是最重要的?;ǖ某晒θ绱?,人的事業(yè)的成功,人的成長發(fā)展,不都是如此嗎?
四.當堂背誦
五.作業(yè)
1.根據《成功的花》所表達的意思創(chuàng)作一幅畫或一組畫,并把這首詩工整地寫在畫上,然后在班級上交流。
2.有感情地朗讀《嫩綠的芽兒》,鞏固背誦《成功的花》。
(二)教學《成功的花》
檢查朗讀《嫩綠的芽兒》,教師簡單評價,全班齊讀。
大家能說出幾種修辭手法?這首詩運用什么修辭手法?[擬人]
作者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嫩綠的芽兒、淡白的花兒、深紅的果兒變成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在對我們講話,我們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的話都具有自己的特點,大人有大人的腔調,小孩有自己的語言,人物的語言要符合他的形象特征,我們看看這三個形象有什么特征呢?
[參考答案]
1)嫩綠顯示健壯、旺盛和朝氣。
2)淡白顯出樸素、純潔,不追求外表的華麗。
3)深紅象征豐碩、甜蜜和美麗。
4.“芽兒”“花兒”“果兒”說的話能互換嗎?
[參考答案]
不能。因為它們說的話與各自的特征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芽兒”需要成長發(fā)展,正如青年需要學習、提高。一旦開出花兒,不是要孤芳自賞,而是要裝點大地,有如青年要以自己的青春年華為社會注進旺盛的活力。最終結成“果兒”,又如青年要甘于以犧牲、奉獻為社會創(chuàng)造巨大財富,使人生更加輝煌。
四.作業(yè)
將自己對未來的構想整理成文,200字左右。
《“諾曼底”號遇難記》
【教學目標】:
1、 了解雨果在法國文學和世界文學中的地位及其作品的價值。
2、 認識生命的意義、面對災難時生命的價值體現(xiàn)以及對待職責的態(tài)度。
【教學重點、難點】:
對哈爾威船長以身殉職行為的認識和理解。
【教學時數】: 1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1、收集有關“雨果”及其代表作的資料,確定向學生介紹的內容。
2、反復閱讀課文,能很好地讀出課文第十六段后“簡短有力的對話”的語調、語氣。
3、 準備好投影儀,寫好投影片。
4、 準備好課堂研究的話題。
學生:1、借助工具書,熟悉課文中的字詞,編好字詞練習,朗讀課文。
2、借助圖書室、網絡等查閱“雨果”的相關資料,摘抄在本子上,課上交流。
3、根據教師提供的研究話題,自行選擇,并學會與同學共同研究。
【教學過程】:
一、 了解作者,導入新課
教師投影作者“雨果”,根據學生準備的資料,有選擇的投影出來,進行交流。學生可以補充。此時,教師要通過詢問獲得資料的方法,引導學生關注“學習方法”的掌握。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可作適當分析,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雨果”及其作品的地位,進而導入課文的學習,完成第一個教學目標。
二、 學生默讀課文(時間3分鐘),了解全文情節(jié),準備復述。
三、 指名學生復述故事情節(jié),可以采取“接龍”的形式(即有人說得不夠清楚,可以由會說的接替),幫助學生,熟悉課文內容,達到全面感知。
四、 分小組,讓學生選擇自己感動的語段讀給同組的同學聽,并交流感悟。(時間10分鐘)
五、 小組推薦同學來朗讀,要讀出語調、語氣,并分析處理的理由。教師根據同學的分析,引導學生從“生命的意義”這一角度來思考閱讀的感悟,特別是重點閱讀第十六段后的“簡短有力的對話”和文章結束對船長的描寫,結合“探究·練習一”,引導學生討論“對船長以身殉職行為的認識和理解”,認識到“面對災難時生命的價值體現(xiàn)”以及“對待職責的態(tài)度”。
六、 研究性學習:
(1) 螞蟻在遇到火災和水災等時,總是抱成團,以個體的犧牲來保全群體的生存,怎么理解?
(2) 去年的高考題,面對危難時,首先丟掉的是健康、美貌、誠信、機敏、才學、金錢、榮譽?
(3) [探究·練習三]。
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課前對這三個話題進行選擇,確定自己的研究內容,提出自己的研究見解,與同學合作交流,課堂上由每個專題派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其余同學可以提問、質疑。
通過研究學習,從中認識到對生命的珍惜,對生命價值的真正理解,對職責的態(tài)度。
七、 自主學習:請學生投影課前準備的關于字詞的練習,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字詞的掌握情況。教師對從中發(fā)現(xiàn)的掌握較差的學生要加強指導。
八、 布置作業(yè):寫一段對“生命·職責”的感悟的話,要求真實,字數不限。
教學建議:
本課是第一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通過對作家“雨果”的學習指導,教會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方法;在對課文的理解中,著重在運用各種閱讀方法,引導學生感悟文章中對生命、對職責的態(tài)度,充分感受到文學作品對人的影響,為綜合實踐活動“我愛文學”作基礎;研究學習的話題討論則是對課文中心的拓展。字詞練習,體現(xiàn)自主學習的目的。
資料搜索:
維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旗手和領袖。他出生于貝尚松城的一個軍人家庭,一生幾乎經歷了整個19世紀,在詩歌、小說、戲劇、政論創(chuàng)作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1826年出版了第一個詩集《歌頌集》,同時期開始寫作小說和戲劇。1830年創(chuàng)作了浪漫主義劇本《歐那尼》,第二年又出版了第一部重要小說《巴黎圣母院》。19年流亡期間,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有長篇小說《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面人》等。雨果是一位高齡多產作家,在長達60多年的文學生涯中,為后人留下了79卷文學作品和4000多幅繪畫作品,是法國和人類文化寶庫中的一份寶貴遺產。
今年是雨果誕生80周年,為此法國與世界各地人民一道以各種形式來隆重紀念這位“十九世紀無可爭議的君主” ,在“雨果年”里,讓我們一起走近雨果。
早在雨果誕生80周年之時,人們就為他舉行了國慶般的盛大活動。法蘭西史無前例地為在世的作家舉行了如此盛況空前的慶典,因為雨果在人民心中已經成了思想領域里的文學太陽。
1885年5月22日,83歲的雨果老人與世長辭了,法蘭西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國葬。
《古代寓言二則》
教學目標:
1、 發(fā)學習了解古代文化的興趣。
2、 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3、 掌握文言文學習的一般方法。
教學設想:
所選的兩篇文言學生并不陌生。《鄭人買履》在小學人教版十二冊原文出現(xiàn)過,《刻舟求劍》在第六冊以白話文的方式出現(xiàn)?,F(xiàn)在又出現(xiàn)在初中第一冊教材中,雖然有重復之嫌,但也為小學與初中學習過渡降低了難度。在教學時,重點應在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與學習方法的指導上。
作為初中文言教學的起始課,進度不宜太快,一課時可能比較緊張,故安排兩課時。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重點:
熟讀課文,整體把握。
教給方法,歸納整理。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請同學們講講小學學過的寓言故事。
2、介紹《韓非子》,導入新課。
二、熟讀課文,整體把握。
1、齊讀課文。
2、師生評價,正字正音。
(要求學生認真讀,注意聽與自己不一樣的讀音,判斷正誤)
3、學生自讀。
4、同桌互讀。
三、教給方法,歸納整理。
在活頁紙畫制表格(先畫出框架,抄好原文,空好格。)
時間 內容 備注
2003.9.11 鄭人買履 《韓非子》
鄭人有欲買履者 欲(且):想要,打算。
鄭國 想要(lǚ)鞋子
鄭國有個想買鞋子的人,
先自度其足 (duó)量長短
(duó)量長短 度
事先量了自己的腳 (dù)尺碼
而置之其坐 置之不理
同“坐”,座位。
把量好的尺碼放在他的座位旁邊。
2、教師檢查指導格式是否正確,原文是否抄好。
3、原文抄好后,請同學對照注釋,給加點字注音,解釋,翻譯句子。
三、 布置作業(yè)。
課上沒有完成的,課后繼續(xù)完成。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二、 整體把握全文大意
1、 聽錄音,聽清讀音
2、 正音
涉 墜 遽 契 惑
3、 散讀,讀準字音
4、 齊讀
5、 再聽錄音,邊聽邊劃好停頓、重音
6、 跟讀錄音,注意停頓節(jié)奏、重音
7、 復述故事大意
四、 自讀課文,參考注釋,理解詞義
1、 掌握下列詞的意思
涉江:渡江 其:他
墜:落、掉 遽:急速
契:同“鍥”,刻 是:這里
所成墜:落下去的地方 所契者:刻的地方
求:尋找 行:走
不亦――乎:不也是嗎 惑:糊涂
2、 再讀課文
五、 學生逐句朗讀,解釋意思
有一個乘船渡江的楚國人他的劍從船上落到水中,急忙用刀在船上刻個記號,說:“這里是我的劍落下去的地方?!贝A?,他從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尋找劍。船已經航行了,但是劍沒有“航行”,像這樣尋找劍,不是很糊涂嗎?
六 理清層次,弄清句子的關系
1、 哪句話告訴了我們故事的起因?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2、 結果找到了嗎?沒有
為什么沒找到?文中哪句話告訴了我們原因?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文中哪句話表達了作者對這件事有何看法?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這是個什么句?(反問句)
5、 按照起因、經過、結果、議論背誦全文
七、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事物,隨客觀事物變化而變化,不能墨守成規(guī)、因循守舊
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講講與刻舟求劍相類似的事,加深理解
八、作業(yè)
1、 背誦全文
3、 練習冊
作文訓練
訓 練點:寫真事,說實話
訓練目標:1、通過習作,讓不熟悉你的人(新的老師、同學)能了解你的思想、為人、志趣和性格乃至不足,明白寫好自已是寫好生活的第一步。
2、寫自己時要“真”,能寫出自己的個性特征。
訓練重點:內容真切,材料典型
訓練題目:自擬題目 。(如:向你介紹我;這就是我;自畫小像;我等。)
要求:1、實話實說,不虛假;2、以第一人稱寫;3、選有代表性的材料;4、不少于550字。)
課前準備:打印輔導材料,制作多媒體課件。
訓練時數:二
導寫過程
一、導入激趣:
葉圣陶說:“作文即是生活?!弊鳛槌鯇W寫作且涉世不深的你,想一下子就用自己的筆寫好世界、寫好生活是十分困難的。那么從何處下筆呢?要選擇自己熟悉的人或事來寫,這樣才能有話可說。寫自己是寫好生活的第一步,走好這一步,可為你將來寫更廣闊更深刻的生活打下基礎。從寫自己開始,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的人很多,如魯迅、高爾基……現(xiàn)在,你想了解別人嗎?你想讓別人認識你嗎?請你拿起自己五彩的筆,向不熟悉你的人介紹自己。
二、明題定標:
向新的老師、新的同學介紹我。(題目自擬)
要求:寫真事,說實話。
三、知識導航:
合作探究:寫好本文,我們應注意些什么?
★1、內容要真實?!罢妗本褪菍嵲拰嵳f,寫自己真實的經歷和見聞、真切的思想和感受,表達自己真摯的感情。因為“真”是作文的生命。
★2、要寫出人物自身的特點,即有個性。介紹自己,有很多的事可寫,寫時應選最能體現(xiàn)自己的思想、為人、志趣和性格的材料,不記流水賬。
★3、要詳略得當。寫前,要定好一個中心,然后緊扣中心寫。能突出中心的就詳寫,其余的可略寫或一筆帶過。如果一味地平鋪直敘,無主題,無特色,其結果,不但寫不好自己,還倒了讀者的味口。
板:內容:姓名、年齡、籍貫、外貌等(略)
思想、性格、為人、愛好、特長等(詳)
缺點和遺憾(可寫可不寫)
★4、要線索清晰。通常情況下,按人物的出生、成長、成才的順敘方法寫。
總結:介紹自我,要尊重事實,實話實說,不憑空想象,也不夸大其詞 ,言過其實。要抓住“我”經歷中的主要事情來寫,寫出個性特征及身上閃光的東西。
四、范文引路:
我
時光如流,轉眼之間13歲的燭光即將點燃。在記憶的長河中采集幾朵浪花,將思緒傾注于筆端,向朋友們介紹一下我自已。
我叫艾學習,男性,1992年出生,家住建湖匯文路234號。
我高興時開懷大笑,無拘無束;文靜時靦腆羞澀而又含蓄;有時像個不拘小節(jié)、直言不諱的假小子;有時又是充滿幻想,追求超脫與不凡的少女。我的性格就是這樣復雜。引用瓊瑤書中的話,真是個矛盾的綜合體。
我喜歡真摯與坦率,我貪心地渴望得到每一個人的友愛與幫助;我珍重友情,決不輕易放棄朋友。有一次,由于我不小心將同桌的小秘密告訴別人,她知道后,氣呼呼地訓斥我是個快嘴的人,就再也不和我搭話了。我后悔,我自責:自己沒有付出真心,別人怎會視我為知已呢?我要追回往日的友誼,我向她道歉。她拿起我悄悄夾在她書中的信,我趕忙低下頭,裝作看書,窺視著她的表情。
她凝視著我給她的紙條許久。我伸手去緊緊握住她因激動而在顫抖的雙手,頓時一切的不快都隨著這心靈的溝通遠去……
偷偷記下父母的生日,在那天奉上女兒的孝心——生日蛋糕與填上祝詞的賀卡。爸爸媽媽看著禮物,笑著撫摸著我的頭說:“不買這些,爸爸媽媽也明白你的心意。真是個傻孩子!”
我是個很普通的女孩,沒有漂亮的名貌,也沒有出眾的特長。但我要用一顆善良的心靈去溫暖別人,不懈地追求自我的價值,塑造一個完善的自我形象,去贏得更多人的喜愛。
閱讀探究:
1、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例文中“我”的個性特征。
文中的“我”待人真誠坦率,剛柔相濟,感情豐富細膩,是以一顆善良的心善待他人的人。
2、文章在構思上有什么特點,請作簡要分析。
文章先介紹自己的個性特征,而后圍繞一件事情著重介紹自己個性中追求友情、真誠的特點。
五、構思點津:
首先,明白“為何寫”。讓新老師、新同學了解你。
其次,確定“寫什么”。(見三3板書)
再次,構思“怎么寫”。
①橫向組材。用并列式結構,選取幾件事,寫出自己幾方面的特點。如:用一個事例反映我性格開朗,遇事從不計較;又一事例反映我關心集體,團結同學;再一個事例寫我學習認真,一絲不茍。這樣可把一個復雜的我介紹清楚。
②縱向組材。以時間為序,寫出自己的成長經歷。如:小時候我淘氣、頑皮,經常犯錯誤,惹父母生氣,找老師麻煩;然后用幾個材料,寫出自己如何逐漸成長為一個聰明懂事的好學生。這樣讀者能很好地了解你的情況。
板:結構:1、可用并列式 2、可以時間為序
六、自主完成:
1、占有材料:填寫下表。
姓名 | 性別 | 生日 | 籍貫 | 學歷 | 性格 | 愛好 | 特長 | 理想 | 事跡 |
| | | | | | | | | |
互動交流:
①教者向學生作簡要自我介紹。
②學生進行簡單自我介紹??梢哉f名字,談家庭;也可以講個性,展特長?;プ髟u點,力爭體現(xiàn)出真“我”。
2、選擇材料:想一想“我”有哪些與眾不同的方面,最突出的個性特點是什么?要選取最具個性特點的材料,展示“我”的個性特點。
3、構思擬稿。應不拘泥于先寫外貌、再寫一兩件事的寫法,可以是自我介紹式的自白,也可以是個人簡歷式的小傳;可以是講故事式的生活回顧,也可以是內心反省式的人生感悟;可以選取一兩個側面,也可以從多角度寫作。
教師巡查并個別指導。
七、改稿謄抄。
附:板書擬設:
要求:寫真事,說實話
題目:自擬(如:向你介紹我;這就是我;我這個人;自畫小像;我)
姓名、年齡(出生)、籍貫、外貌等(略)
內容:思想、為人、性格、愛好、特長等(詳)
缺點或遺憾(可寫可不寫)
結構:可用并列式,也可以時間為序
昨天訪問: 296450 ?| ?今天訪問: 78975 ?| ?本月訪問: 3713371 ?| ?上月訪問: 10859587 ?| ?訪問總數: 271169594
?Copyright? 2019-2024 金壇教育服務 蘇ICP備0602307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