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教育局>>教育資源>> 內容
從10個細節(jié)了解日本的幼兒教育

信息來源:    發(fā)布時間:2019-01-15    瀏覽量:10148次

日本幼兒園教室找不到現(xiàn)代化的設備和琳瑯滿目的高檔玩具,這與日本先進發(fā)達的科技社會似乎形成強烈的反差。殊不知,這正是日本教育者的英明:「體現(xiàn)以人為本、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都說孩子是國家的未來,國家的未來體現(xiàn)在孩子的教育上。我們的鄰國日本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更是有嚴格的標準。從幼兒園開始,就注重培養(yǎng)小朋友們的各種能力。

除了教室簡樸,日本幼兒教育還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關注!

各種大大小小的包

辦理入園手續(xù)的第一天,幼兒園就要媽媽們準備若干個大大小小的包。包括書包(統(tǒng)一)、裝毛毯的包、裝餐具的包、餐具盒、裝衣服的包、裝備換衣服的包、裝換下來衣服的包、裝鞋子的包,然后A包多少厘米長,B包多少厘米寬,C包放在D包里,E包放在F包里等。

經(jīng)過兩年,媽媽們都可以駕輕就熟,孩子也可以非常有條理地分門別類。試想日本人可以對垃圾精細分類處理不覺其煩,是否和從小所受教育有關?

整理自己的東西雖然是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事情,但是中國的父母連這些小事也都“代勞”。殊不知,這樣的“代勞”往往也阻斷了孩子自己學習成長的道路……

大人接送孩子,空著手

早晚接送孩子的時候,日本家長,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手里一律空著。那些各種大大小小的包都由孩子們自己肩背著手拿著,而且還都跑得飛快。

日本皇室接送小公主上幼兒園,即使下雨天也是孩子自己拿包包。

為什么?對比在中國,接送孩子都是家長們幫孩子拿包的,是不是因為我們中國的家長愛孩子更多一些呢?

日本皇室尚且如此,就更別說日本平民的生活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東西自己拿,自己的責任自己承擔。也許就是日本教育當中想要表達的事情。

自己動手脫換衣服

對于2~3歲的孩子,每天都要重復那么一套換衣程序,日本的媽媽們都是站在一旁看著,從不伸手幫忙。

日本幼兒園就是通過穿衣?lián)Q衣,讓孩子練習獨立生活的能力。每天到幼兒園后,換衣服、放聯(lián)系手冊、自己貼當日的sticker、掛手絹等。從兩三歲開始的訓練,讓孩子們養(yǎng)成有條不紊做事情的習慣。

中國的孩子有很多“高分低能”,獨立生活能力非常低下的情況出現(xiàn),究其原因,是因為長時間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而父母覺得孩子只要好好學習,其他的什么都不操心是對孩子的好。日本父母有時候的“袖手旁觀”,反而可以更好的塑造孩子。

運動會沒有個人冠軍

不到1歲的孩子入幼兒園,也要參加運動會。1歲不到的孩子哭著拼命向前爬,這樣的場面還是有點打動人的。

運動會,只有團體賽,沒有個人單項比賽,最終只有勝利的團隊,沒有勝利的個人。強調參與,不鼓勵相互對比。

日本人的團體觀念很強,認為自己只有在團體之中才有自己的價值。很多運動項目都是需要大家合作才可以運轉起來。這樣的教育更不容易培養(yǎng)出來唯我獨尊的小皇帝。從小就懂得,和別人互相協(xié)調才可以取得成功的道理。

完全混班教育

在早上9:30之前,下午3:30以后,全園的孩子都在一起玩,而且在院子里,大孩子抱小孩子,小孩子追大孩子,玩得很瘋狂。孩子們真正能體會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感覺,成長感特別明顯。

中國的家長更喜歡“小班制”的教育方式,不希望其他的孩子“影響”到自己孩子的學習。其實,這樣的想法,也直接的阻斷了孩子們融入別人的機會。走入社會時,會更加的難適應。

教育孩子“笑”和“感謝”

幼兒園似乎完全不重視孩子們的知識教育,孩子們沒有課本,只有每月一冊的繪本。學校的教學計劃中,完全沒有數(shù)學、繪畫、音樂這些項目,更別說英語、奧數(shù)了。

問幼兒園到底教什么?答案卻只是——教孩子們學會笑瞇瞇!

還教什么?還教學會說謝謝。

在日本,無論走到哪里,無論和誰講話,“笑瞇瞇”最重要,一個笑瞇瞇的女孩最漂亮。幼兒園三年間,孩子在音樂、美術、閱讀等方面同樣在進步,而收獲都是經(jīng)由綜合教育的方式獲得的。

懂得感恩,才會懂得知足,知道知足的人往往更容易獲得幸福。都說幸福是一種能力,從小有這樣的教育。想必,長大成人之后對世界的理解會更豁達和平和吧。

日本幼兒園重視“食育”

在中國,幼兒園的老師會鼓勵孩子吃飯動作快一點。日本更重視“食育”,提倡細嚼慢咽。

在“食育”中,“豐富的心靈”是重要的一環(huán),它包括“快樂的進食過程”、“感謝的心”和“參與意識”,不僅教孩子正確地吃,還要從吃中體會出感恩、環(huán)保和節(jié)儉的內涵來。

快樂又充滿想象力的童年,從充滿愛的便當開始,吃了還想吃,也不愿意浪費。吃飯之前日本人都會說一句“我開動了”,吃完飯之后,會說“謝謝款待”。這樣的習慣,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感恩的心態(tài)。

斷食培養(yǎng)自控力

日本的斷食文化,據(jù)說起源于日本佛教,傳至今日,日本國內仍然有大量斷食療法的機構存在,可算是一種盛行的排毒、減肥的養(yǎng)生方法。

在日本,除了備孕、減肥、有慢性疾病的人會斷食以外,有健康意識的中產階層,也會定期奔赴坐落在風景區(qū)的斷食療法機構,排毒療養(yǎng),調節(jié)身心,連孩子也一起去。

雖然斷食排毒不會餓,但是孩子要忍住饞,就很不容易。日本人認為無論對自己還是孩子,這都是自制力、韌性的絕好培養(yǎng)。

培養(yǎng)自己適當?shù)娜棠湍芰Γ诮窈舐L的人生中能夠經(jīng)受的住更多的考驗和挑戰(zhàn)。機會都會給有準備的人。有準備,所講的也許就是這長期的等待和忍耐。

大便習慣,從幼兒抓起

日本幼兒園里有“大便教室”,老師扮成“大便先生”到各個學校登門授課,告訴孩子們大便與人體健康的關系,還帶著孩子們用粘土做各種形狀的“大便”,告訴他們:哪種大便健康,哪種不太健康,應該在飲食上注意什么,等等。

在1歲半就開始進行使用便器的訓練。在孩子專用的廁所,放著一大排沖水便器,孩子一入托就通過保育員人盯人的訓練,學習正確使用廁所和清潔身體的方法。

1歲半,自己擦屁屁。而在中國,我們有多少孩子小學一年級大便還不能自理,難道是日本的娃娃更聰明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正確的教育卻可以使孩子變得更“聰明”!

寒冬穿短褲

日本幼兒園的孩子,冬天無論多么冷的天,都穿非常短的短褲上學,剛入園的時候,三天兩頭就凍病了。而日本媽媽說起這事,答案叫人目瞪口呆:“是啊,就是讓他們得病的啊。

每天都會以這種方式在寒冬里鍛煉身體。日本的父母從小就不讓孩子多穿,目的是讓孩子有健康的體魄,頑強的意志。半裸上身的小朋友,即使在冬天也很有活力地在玩。

冬季的耐寒體驗可能是讓很多中國家長目瞪口呆的一項。一到冬天恨不得讓孩子批條棉被在身上的中國家長,一定不忍心讓孩子“受罪”吧!說是“受罪”,其實也是對孩子的鍛煉。

教育理念

日本幼兒教育的教育觀念可稱作為”誘導教育” 或者“自由教育”,以孩子為中心,讓孩子感受自由的同時發(fā)揮潛力從而取得成長。其主要內容如下:

環(huán)境教育:自由很重要,讓孩子通過與園內人、物的交流中獲得成長。

老師的援助:為孩子設定良好的環(huán)境叫“間接的援助”,伸手去幫助孩子叫“直接的援助”。

共鳴關系:孩子與老師之間的共鳴關系是幼兒教育的基礎。

孩子之間的關系:從二三個好友的關系漸漸發(fā)展為集體關系。

角色關系:讓孩子從玩耍和生活中感受使命和責任來體驗各自的角色關系。老師的責任就是充分考慮幼兒教育中的孩子們所進行的活動的主題的意義。援助孩子在追求這一主題的過程中將主題中所包含的價值觀變成自己的東西。

日本幼兒教育的發(fā)展方向

尊重個性

幼兒教育要培養(yǎng)孩子的主見,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個性。例如,不要問孩子3+5等于幾,因為答案只有一個不需要思考,而應問孩子們幾加幾等于8,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們去思考,培養(yǎng)自己的主見。

孩子從小時候開始,就需要被培養(yǎng)出“即使已經(jīng)有人給出了答案,我仍能想出其他答案“的能力,這對于培養(yǎng)孩子的思考力有很大的幫助。

表揚教育

給予孩子表揚是為了讓他產生再接再厲的欲望,做得好的地方繼續(xù)發(fā)揚,讓孩子擁有自信,做得不好的地方已經(jīng)有了進步,繼續(xù)努力就能做好,讓孩子不氣不餒。

重視獨立

在幼兒園教育中處處都是課堂。讓孩子學習自己吃飯,上廁所,換衣服,讓孩子們意識到做到這些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老師跟孩子一起玩耍,援助其身心的發(fā)育,但不直接伸手幫助,關注孩子自己去行動,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

日本幼兒教育的形態(tài)

日本的幼兒教育場所,分為幼兒園和保育所。幼兒園接受3歲以上的孩子,并教育3年,之后進入小學。保育所對孩子的培養(yǎng)從幼兒時期一直到入小學之前。在日本,幾乎100%的小朋友一般都是結合兩者,一直受教育到小學之前。各幼兒園和保育所的教育形式是多樣的。

以培養(yǎng)團體中的人際關系為基礎的教育形式

該形式的教育,主要是讓孩子學習基本的生活和學習方法。有的活動時間是按照老師的指示來的,也有的不受老師安排,比較自由,但是在自由玩耍的時間,老師通常會獎勵孩子們一起玩?;蛳嗷リP注,不鼓勵個人活動。關于動手活動的材料,必要情況下老師會準備,但盡力讓孩子們力所能及自己準備好,自己分配好任務,相互幫助。老師對孩子都比較親切,不恃權威,興東穩(wěn)重,努力建立溫和的師生關系。

提升孩子個人能力的教育形式

基本的教育課程是在團體活動中掌握學習技能。學習讀、寫,認識數(shù)、量,培訓記憶,演奏樂器,掌握繪畫技巧等。孩子們的活動基本安排課程表來進行,但也會給予孩子們個人選擇的權利,針對他們的個人愛好來安排選修課程。

以幼兒為中心的教育形態(tài)

在日本的幼兒園,大部分的時間都讓孩子自由玩耍,也有團體活動,但老師基本上不給予直接的指示。為了讓孩子們隨時能自由使用玩耍所需的材料,老師需要準備好玩耍的素材,玩具,積木板等等,為孩子們營造出良好的活動環(huán)境。

IMG_270

總結與反思

日本能在二戰(zhàn)之后迅速崛起成為世界經(jīng)濟強國,跟日本人重視教育離不開關系,日本教育還吸收了很多西方教育的優(yōu)點,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育體系。

對比日本的幼兒教育,來看看我們的孩子——為了孩子們能成為未來人群中的佼佼者,家長們把“最好的”都給了孩子,而當他們進入社會時,卻連面試也需要父母陪,一杯水也不會倒,椅子不能放齊,離開時電燈不會關,受不了工作壓力,浮躁而輕易跳槽,眼高手低。

教育的目的就是讓自然人變?yōu)樯鐣?,學會認知、做事、合作和生存。教育就是社會化成人與孩子自然本能的相互妥協(xié)和對抗過程,通過寓教于樂與嚴格培訓的方式,將更為優(yōu)秀的制度、品德和性格傳遞給孩子,鑄就孩子完善的社會性格和整個民族的個性。

有人曾說過:未來企業(yè)的競爭,包括國家的競爭,不再是一個人與另一個人之間的競爭,而是一個團隊與另一個團隊,一個民族與另一個民族,一種文化與另一種文化的競爭。

當我們在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們的孩子的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一點:教育就是最廉價的國防,從小抓好教育,就等于抓住了強國之本。

文章來源:必達更好的學校建設2018年4月25日

昨天訪問: 299627 ?| ?今天訪問: 101891 ?| ?本月訪問: 2848841 ?| ?上月訪問: 10859587 ?| ?訪問總數(shù): 270305064

?

Copyright? 2019-2024 金壇教育服務 蘇ICP備0602307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