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金壇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郵件中心  |  協(xié)同辦公  |  返回教育服務中心

您現(xiàn)在的位置:教師發(fā)展中心>>語言文字>> 文章
常州青果巷走出的語言學“三杰”

發(fā)布時間:2018-02-23    信息發(fā)布:無    瀏覽量:9837次

在普通話50年推廣、新世紀普及承前啟后的時候,在2006“推普周”來臨的時候,在常州人的語言生活更加和諧更加豐富多彩的時候,常州的語文工作者一定會為本域曾為普通話作出貢獻的杰出人物而驕傲,一定會記起常州青果巷里走出的三杰--致力于中國文字改革和漢語拼音推廣的語言學家趙元任、瞿秋白、周有光。

趙元任(1892~1982)語言學家,現(xiàn)代民族音樂家。 1892年11月3日生于天津。父親衡年中過舉人,善吹笛。母親馮萊蓀善詩詞及昆曲。1900年趙元任回到老家常州青果巷,在家塾二中讀書。早年所受的民族文化熏陶,對他一生事業(yè)有著深刻的影響。

  趙元任從小就顯露出語言天才,各種方言一學就會。十四歲進常州溪山小學。1907年入南京江南高等學堂預科,成績優(yōu)異,英語、德語都學得很好,深得美籍英語教師嘉化(D.J.Carve)的喜愛。自南京江南高等學堂畢業(yè)后留學美國康奈爾大學,修數(shù)學、哲學,后入哈佛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后曾歷任康奈爾大學物理學講師、哈佛大學哲學講師和教授、清華學校研究院導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語言組主任、夏威夷大學教授、耶魯大學教授、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美國語言學會會長、北京大學名譽教授等。

趙元任的研究領域十分廣泛,涉及語言學的許多方面,此外還有哲學、物理學、音樂等。在語言文字學領域的貢獻主要集中在國語運動、漢語方言研究、漢語語法研究、語言學理論研究、語音研究和記音方法及記音工具的研究等方面。

在國語運動和文字改革方面,他是國語羅馬字的主要制定者之一。著有《國語羅馬字常用字表》(國語統(tǒng)一籌備委員會發(fā)刊,北平文化學社,1930年)、《中國通字方案》(臺北,史語所集刊50本,1979年)、《國語羅馬字語威妥瑪式拼法對照表》(趙元任編,國語統(tǒng)一籌備委員會發(fā)刊,北平文化學社,1930年)、《注音符號總表》(趙元任編,國語統(tǒng)一籌備委員會,1932年)、《通字方案》(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年)等。

在漢語方言研究方面,他曾用十多年的時間參與調查了吳語、粵語、徽州話及江西、湖南、湖北3省的方言。發(fā)表了多種方言調查報告和專題論文。其中與常州話有密切聯(lián)系的如《現(xiàn)代吳語的研究》(北京清華學校研究院,1928年,1935年,北京科學出版社,1956年)、《北京、蘇州、常州語助詞的研究》(《清華學報》1926年第3卷第2期)等。其中《現(xiàn)代吳語的研究》是中國第一部用現(xiàn)代語言學方法研究方言的著作。

趙元任先生上述的語音文字方面的研究,為以后我國普通話語音的確定和文字改革的推進,作出了理論和實踐的先期準備,十分必要,極為珍貴。

1973年,中美關系正?;瘎偲鸩剑w元任夫婦就偕外孫女昭波和女婿邁克回國探親。5月13日晚至14日凌晨,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周總理還跟趙元任談到文字改革和趙元任致力研究的《通字方案》。

1981年,喪妻不久的趙元任應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之邀,偕長女趙如蘭、女婿卞學磺、四女趙小中再次回國探親,受到全國政協(xié)主席鄧小平的熱情接見,并接受了北京大學授予的名譽教授稱號。

  1982年2月24日趙元任逝世于美國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加州大學為他設立了趙元任基金會,4月4日隆重舉行了趙元任逝世紀念會。

1987年在上海音樂學院院長賀綠汀提議并推動下,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了五線譜版的《趙元任音樂作品全集》(由其長女、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趙如蘭編輯),收有歌曲八十三首、編配合唱歌曲二十四首、編配民歌十九首、器樂小品六首,總計一直三十二首作品。其中《叫我如何不想他》劉半農詞,趙元任曲,作于1926年,初刊于1928年出版的《新詩歌集》。趙元任自己經(jīng)常演唱這首歌,并錄有唱片。這首歌知名度極高,廣為傳唱,歷久不衰。

龍城常州語言學界更是對這位常州走出的“中國現(xiàn)代漢語言學之父”崇敬有加。2002年11月2日,由常州市語言學會和常州工學院、江蘇技術師范學院、江蘇工業(yè)學院承辦的紀念趙元任誕辰110周年學術討論會暨江蘇省語言學會第十五屆年會在常召開。來自海內外的100多名專家學者及趙元任先生的親屬云集常州,隆重紀念趙元任誕辰110周年。趙元任塑像也在常州工學院的圖書館旁揭幕。常州市有關領導參加了紀念活動。常州工學院設有“趙元任研究中心”。

瞿秋白是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他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卓越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中國的革命文學事業(yè)的奠基者之一。

瞿秋白,原號雄魄,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常州城一個破落的士紳之家。自己改名為瞿爽、瞿霜,后由“霜”引申為“秋白”。他自幼多病,讀書卻非常用功。9歲入常州冠英小學,尚未畢業(yè)就考入常州府中學堂,喜歡議論時政。他從一介書生成長為革命領袖,并曾主持“八七”會議,實現(xiàn)了黨的歷史上的重大轉折。在中國30年代的左翼文化運動中,也留下了他的英名。許多人都熟悉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歌的《國際歌》,而最早將它翻譯成中文并附上簡譜的,就是瞿秋白。1935年2月26日在福建長汀縣水口鎮(zhèn)小徑村,瞿秋白因有病無力奔跑被國民黨軍隊逮捕。同年六月十八日在長汀縣羅漢嶺英勇就義,年僅36歲。臨刑前他唱起了自己翻譯的《國際歌》。

《現(xiàn)代漢語拼音方案》源于近代以來在中國開展了拉丁化新文字運動,中國的拉丁化新文字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蘇聯(lián)創(chuàng)制的,其目的是在蘇聯(lián)遠東的10萬華工中掃除文盲,在條件成熟時,用拉丁化新文字代替漢字,以解決中國大多數(shù)人的識字問題。當時的蘇聯(lián)政府把在蘇聯(lián)遠東地區(qū)的華工中掃除文盲也列為蘇聯(lián)本國的工作任務,于是,在蘇聯(lián)的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瞿秋白、吳玉章、林伯渠、蕭三等人與蘇聯(lián)漢學家龍果夫、郭質生合作,研究并創(chuàng)制拉丁化新文字。瞿秋白寫成《中國拉丁式字母草案》,于1929年由莫斯科中國勞動者共產(chǎn)主義大學出版社出版,1930年,瞿秋白又出版了《中國拉丁化字母》一書,引起很大反響。這些拼音文字的可取之處已為后來的漢語拼音方案所繼承。當然,對這些拼音化新文字,人們當時以至今天都有一些不同看法。但這也是中國文字改革史上不可抹去的一頁,也為文字改革的健康發(fā)展所借鑒。

瞿秋白先生的革命功績常州人民無限緬懷,政府部門設有多處紀念地和紀念方式。秋白先生對民族的文化貢獻和在語言文字方面的成就,常州的文化界和語言學界也開展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常州工學院人文社科學院設有“瞿秋白研究中心”。

周有光先生,百歲星辰,文化燦然。周有光是卓越的語言文字學家,半個多世紀以來,他在語言文字學領域里一直進行著廣泛的探索和創(chuàng)造性的研究,尤其是在中國語文現(xiàn)代化和比較文字學方面成就卓著。周有光先生是我國語言規(guī)劃理論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的語言文字學理論對實施國家語言規(guī)劃,推廣普通話和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工作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周有光先生1906年1月13日生于江蘇常州青果巷,原名周耀平。父周保貽,號企言。母徐雯,號鏡芙,宜興人。周有光1918-1923年(13-17歲) 入江蘇省立常州第五中學。1923年開始就學上海圣約翰大學;1925年上海發(fā)生“五卅慘案”,隨同全體同學和華籍教授離校,改讀離校師生創(chuàng)辦的光華大學,1927年畢業(yè)。1933-1935年(29-30歲),1933年4月30日與張允和結婚,考入日本京都帝國大學。1934年4月30日,子曉平生。1935年從日本回國,參加反日救國會(章乃器小組)。女小禾生。1928年至1949年,曾任教光華大學、江蘇和浙江教育學院;任職新華銀行,由銀行派駐美國紐約。1949年上海解放后回國,擔任復旦大學經(jīng)濟研究所和上海財經(jīng)學院教授。 2002年(97歲) 8月14日妻張允和去世,張允和享年93歲。張允和,1909年生,當代著名昆曲研究家。張允和出身書香門第,其曾祖父張樹聲清同治年間曾在蘇州任江蘇巡撫,祖父張云端曾任四川川東道臺,父親張冀牖1921年創(chuàng)辦蘇州樂益女中,身體力行蔡元培的“教育救國”思想。張允和與周有光攜手人生70載,是周有光先生事業(yè)的得力支持者。

周有光先生1955年10月參加全國文字改革會議,會后擔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研究員,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就這樣,周有光先生后半生的人生軌跡就與國家的語言文字工作進程一起延伸。

半路出家--49歲,治學由經(jīng)濟學轉入語言,終成我國卓越的語言學家。

行為新潮--82歲,始學電腦。如今,打字、接發(fā)郵件,輕松自如。

筆耕不輟--93歲,出版《比較文字學初探》;100歲,《百歲新稿》問世。

神采奕奕--101歲,眼花耳背,但思維敏捷、行走麻利、可以自行從三層樓下至一樓。

這就是從常州青果巷走出的百歲人杰周有光--中國文字改革的推動者、《漢語拼音方案》主要創(chuàng)制者之一。

其實,周有光先生與語言學結緣,可追溯到上個世紀20年代。周先生說:“當我看書看得疲倦了的時候,改看語言學的書有重振精神的作用,好像是右手累了,改用左手,可以使右手休息似的?!蹦莻€時候,他也參加了拉丁化新文字運動,業(yè)余時間潛心研究漢語拼音。1952年出版了《中國拼音文字研究》。加上他同時懂得中、英、法、日四門語言,干起語言文字工作得心應手。1955年,他在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擔任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委員。從那時起,他就為祖國推廣普通話、推行規(guī)范漢字的工作而不懈地思考和實踐。

他參加制訂漢語拼音方案,提出方案的三原則,方案在1958年公布。主持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guī)則的制訂,提出正詞法的基本規(guī)則和內在矛盾,基本規(guī)則在1988年公布。1979至1982年出席國際標準化組織的文獻技術會議,該組織通過國際投票認定漢語拼音方案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準(ISO 7098)。他參加制訂聾人教育用的漢語手指字母方案(1963年公布)和漢語手指音節(jié)設計。1958年開始在北京大學和人民大學開講漢字改革課程,講義《漢字改革概論》1961年出版第1版,1979年第3版,1985年譯成日文在日本出版。1980年開始,擔任翻譯不列顛百科全書的中美聯(lián)合編審委員會和顧問委員會中國方面三委員之一。出版《新語文的建設》(1992)、《新時代的新語文》(1999),闡述語言生活的歷史進程、人類的雙語言生活、國家共同語和國際共同語的形成和發(fā)展。出版《中國語文縱橫談》(1992),提出漢字效用遞減率、漢字聲旁的有效表音率,闡述整理漢字的四定原則(定形、定音、定序、定量)。發(fā)表《現(xiàn)代漢字學發(fā)凡》(1980),出版《漢字和文化問題》(2000),倡導研究現(xiàn)代漢字學;上海師大、華東師大、北京大學先后開設現(xiàn)代漢字學課程。發(fā)表《漢語內在規(guī)律和中文輸入技術》(1983),闡述按詞定字的原理和拼音變換漢字的原理,提倡以語詞、詞組和語段為單位的雙打全拼法,使拼音變換漢字技術代替字形編碼,1983年制成軟件。1997年出版《世界文字發(fā)展史》,1998年出版《比較文字學初探》,提倡比較文字學的研究,在世界文字發(fā)展史中理解漢字的歷史地位;提出六書有普遍適用性、文字三相分類法;對人類文字的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新的探索;清華大學等校采用作為教材。1989年83歲離休,繼續(xù)在家中研究和著述。2000年出版《現(xiàn)代文化的沖擊波》,闡述世界四種傳統(tǒng)化的歷史比較和華夏文化的光環(huán)和陰影。2001年選取90歲后發(fā)表的部分文章編成《周有光髦耋文存》,提倡華夏文化百尺竿頭更上一步,適應信息化和全球化時代。先后共出版書籍20多種,發(fā)表論文300多篇。

他的《中國拼音文字研究》、《字母的故事》、《拼音字母基礎知識》、《漢字改革概論》等推普和推行規(guī)范漢字的著作影響都十分廣泛,有的還影響到海外。

周先生的文華如此燦然,而他自己卻十分謙虛,十分冷靜。他在2005年1月10日百歲壽誕的致謝辭中這樣表達:

“我對語言學,始終沒有走進大門,實在慚愧!語言學有三個核心部門,語音學、詞匯學和語法學,我都沒有走進大門。我搞一點語文現(xiàn)代化工作,只是摸著語言學的一點邊邊而已。所以我再三對人說,不要稱我為語言學家,我至多是一個語文工作者而已。我的孫女兒在小學時候對我說:爺爺,你虧了,你搞經(jīng)濟半途而廢,你搞語文半路出家,兩個半圓,合起來是一個’0’!我說,一點不錯,我就是這么一回事!”

當世界許多地方出現(xiàn)“漢語熱”時,一些人推斷21世紀將是漢語的世紀,先生保持了相當?shù)睦潇o:“漢語的國際地位,應作恰如其分的正確估計。漢語的國際性最弱,這是很多中國人不愿意承認的,但是,不承認并不能改變事實。要改變事實,只有改變漢語本身,提高漢語的規(guī)范化水平?!?/font>

讓我們以周有光先生的期望“提高漢語的規(guī)范化水平”為動力,以他百歲不綴的研究精神為楷模,以常州的語言學三杰為榜樣,為本世紀中葉如期實現(xiàn)在全國范圍內普及普通話和漢字社會應用規(guī)范化的目標而努力!在2006年 9月10日至 16日第九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活動中,讓我們再一次認識并宣傳常州語言學三杰的卓越成就,在普通話新世紀普及的工作中自覺發(fā)揚常州語言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讓常州的語言文字工作再創(chuàng)佳績,再立新功!

江蘇技術師范學院 程 華整理

昨天訪問: 299627 ?| ?今天訪問: 74993 ?| ?本月訪問: 2821943 ?| ?上月訪問: 10859587 ?| ?訪問總數(shù): 270278166

?

Copyright? 2019-2024 金壇教育服務 蘇ICP備06023074號